今日創見 成就未來

2021年10月19-20日

第七屆瑞銀創新科技行業CEO高峰會完滿舉行,再次展現人類奇妙的創造能力如何拓展全球科技創新領域。為期兩天的高峰會吸引逾三千名全球投資者和商界領袖出席,期間27名傑出演講嘉賓分享他們可能會徹底改變人類生活和工作模式的重大創科發展。

今年高峰會的主題是「今日創見 成就未來」,正切合近年醫療保健、通訊、農業、人工智能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形勢。活動匯聚全球商界領袖和投資者,分享他們在供應鏈、物流、醫療保健、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食物科技、太空旅行等方面的創新發展歷程。


活動視頻

領袖對話 – 創新超級應用程式

討論環節 – 投資新世代

重塑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物流體系

智能自動化: 生物學的工業革命

以人工智慧推進可持續發展

討論環節 – 投資創新趨勢

在中國以至全球構建未來城市生活

領袖對話 – 變局中迎變

領袖對話 – 尋找創新企業創建更優世界

潔淨能源:新一代電池技術

訪談 – 人類、機械及生物智能的創新與結合

討論環節 – 元宇宙的未來

美食再定義

活動議程

科技是否正在改變您的生活? 這些挑戰者是呢誰?請在此下載DTS2021活動議程


會議主辦人

Amy Lo

盧彩雲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聯席主管

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

集團董事總經理

盧彩雲女士(Amy)是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聯席主管兼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 並為瑞銀集團董事總經理。Amy在銀行業有超過30年的經驗,自1995年加入瑞銀,曾擔任多個高層管理職位,包括超高淨值客戶亞太區主管,負責建立及發展業務,現時瑞銀財富管理已成為服務超高淨值客戶的地區領袖。

Amy積極領導香港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除了擔任香港私人財富管理公會行政委員會的主席外,她亦是香港金融發展局的董事會成員。此外,Amy亦是香港教育局銀行專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的金融基建委員會委員。

Amy致力於推動大中華區的青年教育與科技創新。她為香港大學校董,及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顧問委員會的成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顧問委員會成員。此外,Amy亦是瑞銀慈善基金會(UBS Optimus Foundation)的董事會成員,該組織為獨立的環球資助基金會,宗旨是改善全球兒童的教育及福利。

為表揚她多年來為推動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Amy獲頒《亞洲私人銀行家》雜誌頒發2020年「最佳私人銀行家」大獎,亦在2018年獲「DHL/南華早報香港商業獎」頒授傑出管理獎,表彰她致力帶領瑞銀香港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於2017年,她被中國著名媒體第一財經選爲未來20年帶領香港走在創新的最前沿,推動經濟發展的20人之一。

David Chin

August Hatecke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聯席主管兼新加坡主管



August Hatecke先生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獲委任為亞太區聯席主管,並於 2019 年 2 月19 日獲委任為新加坡主管。自 2016 年 4 月以來,他一直擔任瑞銀財富管理東南亞主管,並自 2017 年 6 月起擔任瑞銀財富管理主管。August 此前曾擔任瑞銀位於瑞士蘇黎世的超高淨值和全球家族辦公室主管,負責管理瑞士富裕客戶的需求。


August 於 1992 年加入 SBC O'Connor Warburg Dillon Read 的投資銀行部門,開始其職業生涯,之後轉至私人銀行部門,從事主動諮詢、投資組合管理、資金和執行業務。他於 2001-2010 年在瑞士信貸任職,期間負責領導瑞士私人銀行、投資服務和產品以及貿易和銷售團隊。

自 2010 年重返瑞銀以來,他一直負責瑞銀瑞士公司的超高淨值和全球家族辦公室業務。

August 持有蘇黎世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David Chin

金弘毅

瑞銀集團亞太區投資銀行主管
中國總裁
集團董事總經理
投資銀行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

金弘毅任瑞銀亞太區投資銀行主管及中國總裁,駐香港。2009年至2015年,他任瑞銀亞洲投資銀行部主管。在他的領導下,瑞銀在亞洲投資銀行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並獲得眾多獎項.

2009年前,金弘毅曾擔任過多種高級職務,如瑞銀亞洲金融機構組主管,瑞銀亞洲兼並與收購組主管。2008年,瑞銀獲選《FinanceAsia》和《The Asset》的亞洲最佳金融機構行獎項。

他曾積極推動瑞銀的業務發展,特別是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業務發展,2011年開發了境外人民幣股票與債券產品;2007年在中國內地設立了瑞銀證券;2005年瑞銀對中國銀行投資5億美元。

在2016年至2019年, 他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非執行董事。在2015年至2016年,他是英格蘭劍橋大學塞爾文學院訪問院士。

金弘毅1994年加入瑞銀投行的前身倫敦華寶證券並於1996年轉往香港。他1993年是普華永道駐倫敦特許會計師。他擁有英格蘭劍橋大學塞爾文學院文學碩士學位。


會議主持人

姚穗莊

瑞銀企業財務亞太區主管

姚穗莊(Neil Yiu)身兼執行董事、財富管理企業財務亞太區主管,駐於香港。Neil與所屬團隊負責於瑞銀龐大的亞太區財富管理網絡中,承辦企業融資交易。

此前,Neil曾任香港法國巴黎銀行執行董事,負責向大中華區及東南亞財富管理客戶承造、分銷直接投資產品,再之前則任瑞銀香港財富管理直接投資部總監,主力向大中華區客戶分銷私募市場產品,包括直接投資於非上市股權/債務、私募基金、房地產基金的產品。Neil投身財富管理事業前,於荷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及大和資本市場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達十年,兼顧國別及行業投資職責。Neil於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畢業,主修經濟學及市場推廣。

張倩嘉

瑞銀亞太區私募融資市場主管及亞洲股票資本市場部聯席主管

張倩嘉擁有超過20年的資本市場相關經驗,曾帶領多個融資項目,即多間亞洲及中國企業於香港及美國進行的標誌性首次公開招股以及上市後融資、發行可換股債券項目,包括近期理想汽車於美國及香港兩地作雙重主要上市、Boss直聘於美國首次公開招股、陸金所於美國首次公開招股、美團於香港首次公開招股及上市後融資。

她亦領導多宗重大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及SPAC併購交易,包括新風天域首次公開招股及其後收購中國和睦家醫療集團、Bridgetown SPAC以首次公開招股上市,以及最近Artisan Acquisition Corp收購Prenetics的交易。

她擔任亞太區私募融資市場主管期間,曾主理多宗矚目私募股權融資,包括陸金所、金山雲、平安好醫生,以及近期的元戎啟行、Pingcap、Tigergraph及Snowball。

張倩嘉持有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法學學士學位,於投身銀行業前,為香港合資格公司法律師。


演講嘉賓

第一日:10月19日 星期二

Anderson Sumarli

Ajaib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

Anderson Sumarli為Ajaib的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該公司屬印尼第七間獨角獸企業,於當地初創企業中最快達此標準。

Anderson持有美國史丹福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此前,Anderson任職IBM (紐約) 分析總監,之後加入波士頓諮詢公司。於2020年,Anderson與另一聯合創辦人Yada Piyajomkwan一同躋身「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亞洲)」。Anderson非常熱衷於金融科技,因而定下Ajaib「引領新一代投資者採用現代金融服務」的願景。Ajaib於2019年創辦,截至2021年9月,股票戶口已達一百萬個。

Andrew Moore

Spaceship行政總裁

Andrew是Spaceship Financial Services的行政總裁,此前曾擔任公司的首任主席。

Spaceship是一家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品牌企業,專為年輕一代提供簡單易用、富有吸引力兼具低成本的數碼產品,讓他們能為自己未來進行投資,直至退休。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Spaceship的資產管理規模已超過 12.5億澳元,客戶人數逾20萬人。公司是澳洲領先的投資平台,備受千禧世代和Z世代認可。

Andrew在金融服務業具備30年多經驗,在零售銀行、數碼產品和併購方面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服務機構包括普華永道、銀行家信託公司、通用金融和西太平洋銀行。

Andrew 作為三名Z世代兒子的父親,熱衷於幫助年輕人掌握投資知識,務求讓他們儘早開始累積財富,建立投資習慣。

譚秉忠

一奇集團主席兼創辦人

一奇集團是中國第一個城巿科技集團。它賦能智慧城市經濟動力,是智慧城市技術基礎設施投資者﹑業務建設者及營運商。

通過改變未來城市生活而創造價值,一奇集團利用最新的城市技術﹑戰略夥伴關係及數字轉型,使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城市更加宜居﹑可持續及更俱生產力。集團的公司結構容許風險投資﹑私募股權﹑上市前交易﹑併購﹑共同投資﹑孵化﹑戰略夥伴關係和合資企業,而且集團本身亦打算在未來上市。

譚秉忠具備土木工程師﹑軟件工程師和金融工程師的“三合一”背景。他融合了深厚的金融﹑科技和中國的洞察力。

他在亞洲做了30年的私募股權投資者,包括擔任Fidelity Growth Partners Asia 的合夥人。在富達的十年間,他參與了多個中國“超級獨角獸”的投資,如阿里巴巴﹑亞信科技(軟件和IT服務供應商)及藥明康德(製藥﹑生物技術和醫療設備供應商)。

譚秉忠於1989年開始了他的金融之旅,在倫敦的華寶 (S.G. Warburg)擔任投資銀行家,隨後於香港出任華寶東亞 (East Asia Warburg)。於1992年,他在香港的Hellman & Friedman Asia 開始了他的私募股權事業。
自2002 年起的過去20年裏,譚秉忠一直在北京工作。他擁有牛津大學的計算機碩士學位和倫敦帝國的土木工程“雙學位”,同時也是英國特許會計師。


黎常文

能者物流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

黎常文是東南亞頂尖科技物流公司能者物流的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2014年,他與另外兩位聯合創辦人Boxian及Shaun意識到電子商務行業物流需求的市場潛力,便一起創立了能者物流。

他和團隊專注於為客戶打造卓越的包裹配送體驗,致力向業務合作夥伴及消費者提供簡單且無縫銜接的物流服務。

能者物流專營電子商務配送服務,深信創新的物流解決方案能推動業務發展。公司為東南亞各地的商家提供始終如一的暢順配送服務,是客戶向該地區拓展的一站式平台。

他計劃繼續擴充公司業務並向現有經營所在的市場提供服務,希望能者物流能為東南亞開拓更多可能性,保證每次的配送都令人稱心滿意。

他畢業於新加坡管理大學,持有金融學學士學位。在創立男士定製時尚零售店Marcella之前,他曾在巴克萊銀行擔任衍生工具交易員。他的網上零售業務經驗令他意識到,配送及追蹤包裹的方式可以更高效,因此便激發他創辦能者物流。

他是與生俱來的企業家,在學生時代已初嚐創業滋味,透過組裝二手單車零部件及售賣製成品,賺取了可觀的利潤。他熱衷於利用科技來改善生活,樂於把經典的數學模型靈活運用到現實問題中,尋求解決方案。

黄瑜清

鎂伽行政總裁兼創辦人

黃瑜清先生在工業自動化研發、電子測量領域有著深厚的實戰經驗,對全球化、跨行業的管理和創業有深刻理解和前瞻洞見。

黃瑜清先生於2016年創辦鎂伽,將先進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於行業應用,推進產業自動化智能化升級,為每個人擁有更高效、更健康、更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創新。五年時間內,在黃瑜清先生的帶領和管理之下,鎂伽快速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新興科創型企業。擁有超過600名跨領域的高端人才團隊,在中國北京、蘇州、上海、深圳、美國底特律、德國慕尼黑分別設有辦公室,積累多項具備世界競爭力的核心技術,申請發明專利超過260項。

目前,鎂伽主要專注於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並將其深度融合於行業應用,賦能生命科學、先進製造等領域的智能變革,同步探索在智慧零售等場景的創新應用。鎂伽的技術應用和解決方案已得到行業燈塔客戶的高度認可。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鎂伽研發生產的高通量病源檢測前處理工作站發揮了重要作用,每台機器人的日處理量同比人工提升20倍,全程無需人工干預,大大降低一線醫務檢測人員的感染風險。目前,鎂伽的病源檢測前處理產品線迅速擴充,已部署到國內數十家醫院和疾控中心。

作為一家以創新為驅動的創業公司,鎂伽經歷過至暗時刻,但黃瑜清先生和團隊一直堅持創業初心,“可以接受10件事情9件都失敗,這是創新的代價”。

黃瑜清先生獲得清華大學MBA學位,本科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曾供職於中國測試測量領域頭部機構。 2020年,入選聚焦亞洲優秀青年領袖的年度Gen.T亞洲新銳先鋒榜。

David Gowdey

Jungle Ventures管理合夥人

Gowdey先生現時為新加坡創投公司Jungle Ventures的管理合夥人,該公司以南亞地區的互聯網及科技公司為主要投資目標。

在加入Jungle前,David曾在德州太平洋集團任職3年半,職責是帶領德州太平洋集團增長基金進行美國以外的互聯網公司投資。在加入德州太平洋集團前,David曾在雅虎任職12年,當時的職務為企業發展團隊的國際收購合併事務主管,負責推動雅虎於北美洲以外的所有交易活動及投資策略,包括拓展俄羅斯、土耳其、中東、非洲及東南亞等的新市場。在2011年,David為Xplorer Capital的管理合夥人,該公司為由雅虎發展出來的增長型創投公司,以新興市場的互聯網及數碼媒體公司為主要投資目標。

David現時仍出任德州太平洋集團的顧問,並代表該公司在東南亞最大的網上房地產平台Propertyguru的董事會出任非執行董事。

David持有美國拉德福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以及澳洲悉尼麥格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學位。


周光博士

深圳元戎啟行科技首席執行官

深圳元戎啟行科技的首席執行官周光博士為業內最先提出早期融合技術解決方案的人士。他持有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人工智能博士學位,為清華大學基礎科學班「姚班」第一屆學生,並於數學科學系中名列第一。

他曾為湖南省年度大學入學考試的理科狀元。周博士曾擔任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的團隊負責人,負責農業自動駕駛機器人項目。2016年,周博士加入百度美國研究院(Baidu American Research Institute)的自動駕駛部門,負責多感測器融合及感知深度學習演算法的研究。任內,他透過校準光學雷達、全球定位系統、攝像機及毫米波雷達的內外參數,協助百度將檢測交通標誌的準確度提升至99%。他亦率隊參加由大疆創新主辦的開發者大賽,於全球芸芸200多隊參賽者中勇奪第一名。此外,他於2009年奪得「挑戰杯」三等獎、於2004年獲得「中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以及「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一等獎,及於2003年獲得機器人足球比賽金獎。

譚海男

時代資本合夥人兼創辦人

譚先生是時代資本的創辦人及合夥人,負責所有投資相關事宜。他擁有在美國以及亞太市場的超過15年的豐富投資經驗。

他此前為老虎環球基金的資深合夥人、亞洲區主管,還曾就職於TA Associates、Summit Partners和貝恩公司。他的過往投資案例包括阿里巴巴、美團、滴滴、貝殼、58趕集、美圖、陌陌、Grab、嗶哩嗶哩、圖森未來等。譚先生擁有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涂鑒彧

妙盈科技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

涂鑒彧 (Jason)是一位科技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專家,在創立妙盈科技之前,Jason曾在渣打銀行,WeLab和Robinhood任職,Jason持有斯坦福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學位。

他所代表的妙盈科技是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成員和中國碳交易産業聯盟的理事單位。他曾受邀在國際證監會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部等世界知名論壇上探討科技在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角色。


Ming Maa

Grab集團總裁

Ming Maa是Grab的集團總裁,負責策劃企業發展活動,包括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及物色投資機會,另亦參與管理企業的整體資本結構及其他公司活動。

Ming在美國和亞洲金融投資界擁有超過12年經驗。加入Grab前,他於全球頂尖科技公司及Grab的關鍵戰略投資者軟銀集團工作,駐於東京,協助監察軟銀對拼車及電子商務行業領軍公司的投資,包括軟銀於2015年4月及2016年9月先後對Grab注入的D輪投資及F輪額外投資。

加入軟銀前,Ming是雅加達Ancora Capital Management Pte Ltd的負責人。加入Ancora前,Ming在2000至2012年期間擔任高盛私募股權集團商人銀行部的副總裁,駐於東京、紐約及三藩市。他在高盛負責管理廣泛行業的投資,並在多家科技及媒體公司的董事會任職。

Ming持有麻省理工學院理學學士及理學碩士學位。

歐冠昇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

歐冠昇(Nicolas Aguzin)於2021年5月24日加入香港交易所為集團行政總裁,此前為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國際市場首席執行官,於2012年起在香港工作。

2013年至2020年,歐冠昇為摩根大通亞太區首席執行官,負責領導該行在區內17個市場的業務,期間掌管摩根大通一些重要的業務拓展,包括成為少數在中國內地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國際銀行之一,其中全資擁有一家於當地註冊的商業銀行、控股一家證券公司、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和一家期貨及期權公司。他擔任亞太區首席執行官一職的同時,還負責亞太區的投資銀行部門。在歐冠昇領導下,摩根大通成為亞太區領先的投資銀行之一。

歐冠昇於1990年加入摩根大通出任金融分析師,1990年至2005年期間在紐約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出任多個職位,並於2005年出任拉丁美洲首席執行官。2008年至2009年他擔任拉丁美洲首席執行官和拉丁美洲投資銀行主管時,更兼任巴西地區高級主管 。

歐冠昇擁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經濟學士學位,精通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英語。

Suresha Venkataraya

AWAK Technologies 行政總裁

Suresha是AWAK Technologies行政總裁,在醫療科技領域深耕超過10年,透過將創新技術商業化以實現公司增長。

AWAK在他的領導下,不僅建立了一支充滿幹勁的創業團隊,以及在完成首次人體安全試驗中取得了顯著成功,而且公司的估值在過去數年亦大幅增長,並於2019年底獲得4,000萬美元的鉅額投資。

加入AWAK Technologies成為行政總裁前,他曾於一家市值為70億美元的醫療器械公司Hill-Rom(紐約證券交易所:HRC)工作,出任前線護理業務總監,負責透過510(k)及歐洲合格許可流程在全球開發多種醫療器械並進行商業化,同時引領創新文化。

加入Hill-Rom前,Suresha曾於羅伯特‧博世(Robert Bosch)擔任技術/軟件主管,該公司是一家市值為730億歐元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他負責領導一支優秀的軟件工程團隊,為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 Chrysler)和平治(Mercedes)開發先進的引擎控制系統。
Suresha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電腦控制系統理學碩士學位,以及印度維斯瓦拉亞科技大學電子及通訊工程工學學士學位。


Yoshi Yokokawa

Alpaca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

Yoshi是Alpaca的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該公司專為股票和加密貨幣交易構建應用程式介面。

創立Alpaca之前,Yoshi曾與他人共同成立一家電腦視覺公司和一家資本市場人工智能公司。Yoshi的職業生涯始於雷曼兄弟的證券團隊,之後成為全職炒家,從而認識零售經紀平台的運作。

李誌飛博士

出門問問行政總裁兼創辦人

李誌飛,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出門問問行政總裁兼創辦人,自然語言處理及人工智能專家。

2004年,李誌飛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系博士學位。讀博期間,李誌飛開發的開源機器翻譯軟件Joshua,曾經是世界學術界兩大主流機器翻譯軟件之一。博士畢業之後,李誌飛加入谷歌總部擔任科學家,從事機器翻譯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主要開發了谷歌的手機離線機器翻譯系統。

2012年,從谷歌美國總部辭職回國創辦出門問問。李誌飛召集了來自斯坦福、馬里蘭、MIT,以及清華、北大等海內外著名高校的工程師,組建了出門問問最初的核心創始團隊,並通過近一年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從0到1,構築起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對話管理、垂直搜索等核心技術基礎。

為實現將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於日常生活這一目標,李誌飛帶領團隊不斷摸索與嘗試。出門問問先後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AI可穿戴、AI車載、AI企業服務等多個場景,讓人工智能技術得以真正服務於每一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第二日:10月20日 星期三

Anne Wojcicki

23andMe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

Anne於2006年,即人類首個基因組序列發佈後三年,與他人共同創辦了23andMe。

她的目標非常宏大:幫助人們獲取、認識並受益於人類基因組,並在過程中推動醫療保健行業的變革。 創辦23andMe之前,Anne在華爾街從事醫療保健投資十年,對於企業利用疾病獲利而非鼓勵疾病預防感到沮喪。她希望徹底改變這種模式,建立一家能幫助人們預防疾病而非從中牟利的企業。Anne專注於為人們提供直接了解基因資料的途徑,好讓他們能利用有關資料作出決定,從而降低疾病風險。在她的領導下,23andMe現提供唯一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授權的個人基因檢測,可直接向消費者提供健康資料。

從一開始,Anne的目標乃至23andMe的使命就沒有動搖過。除了向消費者提供健康資料外,Anne希望23andMe能改變研究發現的方式,並改革疾病治療的發展。透過邀請人們參與研究,23andMe能夠群眾外包數以十億計的數據點,從而形成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究資源。這種新穎、基於網絡的方法已產生成千上萬的全新基因見解,又使23andMe能夠快速招募人員參與多項研究,減少了研究發現所需的時間和資源,並且是23andMe使命(認識並受益於人類基因組)不可或缺的一環。這種新的研究方法亦推動了23andMe治療部門的工作,該部門正幫助將這一知識轉化為新的治療方法,以應對嚴重未得到滿足的醫療需求。為此,23andMe現時亦正利用其獨有的模式來加快臨床試驗的招募。

Anne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DNA檢測領域的先行者。全靠她的遠見和毅力,23andMe才能為人們提供了解基因資料的途徑。23andMe透過其研究平台,已直接向數百萬消費者提供個性化醫療服務。

Anne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持有生物學學士學位。

Antoine Hubert

Ÿnsect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

Antoine是Ÿnsect的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Ÿnsect是一家專為人類及動植物生產昆蟲食材的世界頂尖公司。

他亦是昆蟲產業合作組織國際昆蟲食品及飼料平台(IPIFF)的負責人,以及Protéine France財團及LFD的董事會成員。與他人共同創立Ÿnsect之前,Antoine從事環境風險評估、生物質及塑膠回收等科學項目。他畢業於法國AgroCampus-Ouest及AgroParisTech,持有農學工程學位。

Antonio Gracias

Valor Equity Partners行政總裁兼創辦人

Antonio身兼Valor行政總裁, 創辦人兼投資總監。Antonio於1995年創立Valor,於私募股權投資方面具逾20年經驗。

他於2010年9月至2019年4月任Tesla首席獨立董事,其後續任該公司董事,現為Valor所投資多間公司的董事,包括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他亦為Valor全部投資委員會的成員。

Antonio熱心於慈善,現為阿斯彭研究所受託人、美國佐治城大學外事學院理事會成員、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理事會成員。此外,他亦為芝加哥大學Pritzker分子工程學院理事會成員、芝加哥大學信託委員會成員。

於2015年,Antonio獲委任為美國全球創業計劃總統特使(Ambassadors for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該計劃由美國商務部長Penny Pritzker主持,是白宮、創業家、商務部、國務院與美國國際開發總署之間的破天荒合作計劃。於2009年,Antonio獲阿斯彭研究所選為Henry Crown計劃成員,該計劃匯聚新一代領袖,使他們能領導各界服務社群。於2008年,非牟利教育藝術組織Changing Worlds向Antonio頒贈移民及難民貢獻奬–創業及商界領袖。

於創立Valor前,Antonio曾創立MG Capital,擔任其常務成員,期間收購多間製造業及科技公司並出任公司行政總裁,與現屬Valor的團隊一同鑽研經營技能,使Valor能助所投資公司擴展規模,提高價值。創立MG Capital前,他任職高盛。

Antonio持有佐治城大學外事學院國際金融及經濟學理學士及外務碩士(榮譽)雙學位,亦曾於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修讀企業結構及經濟發展。於完成碩士學位前,Antonio重臨日本,任職日興證券。Antonio持有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法律博士學位。


Chon Tang

Berkeley SkyDeck Fund創始合夥人

Chon Tang成立Berkeley SkyDeck Fund,以支持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一項重要加速器計劃,期望把伯克萊打造成為全球創業中心。

他對創業充滿熱誠,早年曾創立量子對沖基金公司Junzi Capital Engineering,除了是成功的創投基金創始人外,也是超級天使投資者,曾三次以首次公開發售形式退出基金投資,而往後以此方式退出的項目也將有增無減。他於1998年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持有機電工程及電腦科學理學士學位,並於2000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機電工程及電腦科學理科碩士學位。

Dimitri Sirota

BigID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

Dimitri Sirota是現代數據智能平台BigID的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也是通曉私隱及身份方面知識的專家。

他是一位資深的創業家、投資者、導師及戰略家,早前曾創立兩家企業軟件公司,分別為專營安全服務的eTunnels及專營應用程式介面管理的Layer 7 Technologies,這兩家公司已於2013年出售予CA Technologies。

Eshchar Ben-Shitrit

Redefine Meat行政總裁

Eshchar白天擔任科技策略師一職,晚上他是一名美食家/鑽研廚藝。

Eshchar曾在以色列最高法院任職律師,其後轉戰高科技領域。作為HP Indigo的產品經理及Highcon Systems市場推廣副總裁,Eshchar曾領導開發並推出傳統行業的數碼產品,從而加速了創新及帶來數以億計的新業務。早在2018年,他開始追逐夢想 — 創造先進科技以解決食品供應鏈的重大問題,並改變肉類生產方法。他創立「Redefine Meat」,旨在利用科技,在不使用任何動物的情況下,製造出優質肉類。該公司正在引領食品行業發起科技變革,透過採用可創造完美感官體驗的先進技術來製造出不含動物成分的上乘肉類。


Jonathan Tan

Coreshell Technologies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

Jonathan擁有逾15年領導工程及業務開發的經驗。他聯同另一位創辦人兼技術總監自籌資金,由零開始籌建Coreshell,並帶領Coreshell的商業開發工作。

Jonathan擁有逾15年領導工程及業務開發的經驗。他聯同另一位創辦人兼技術總監自籌資金,由零開始籌建Coreshell,並帶領Coreshell的商業開發工作。在成立Coreshell之前,他曾於一家薄膜研究及工程的龍頭公司工作(Membrane Technology & Research),負責產品研發到全面商業化的環節,涉及的產品包括用於生產多晶矽、沼氣和碳氟化合物的薄膜。 Jonathan協助開發了多種用於這些應用的新型氣體分離膜。在他擔任早期業務開發經理期間,他的產品在新市場成功創造了超過2,500萬美元的銷售額,很多產品的收入在他離職後均繼續錄得增長。

過往經驗:

  • 流程及業務開發經理 – MTR (13年1月 至 17年8月)
  •  流程及銷售工程師 – MTR (08年9月 至 12年12月)
  • 工地服務工程師 – New Logic Research (06年1月 至 08年8月)

Max Moore

蘇富比全球數碼藝術品銷售聯席主管

Max Moore最近加入香港蘇富比,出任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品拍賣主管。在此之前,Max是紐約蘇富比當代藝術日間拍賣的負責人。

7月,Max獲任命為蘇富比全球數碼藝術品拍賣聯席主管。自2021年4月起,Max已牽頭舉辦數場引人矚目的拍賣會,包括首場非同質化代幣拍賣會Pak’s Fungible Collection、Natively Digital,以及最近的Ape In! the BAYC。

Michael Levitt博士

Michael Levitt Lab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Michael Levitt博士於1947年生於南非,1963年前往倫敦修讀理學士學位。

他在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與Shneior Lifson和其博士學生Arieh Warshel共事一年後,於1968年加入劍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1972年,他回到以色列,與Warshel合作研究多尺度建模:可進行摺疊模擬的粗粒度模型及結合經典和量子力學的混合模型。1974年,他重回劍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並工作了三年,在索爾克研究所與Francis Crick工作了兩年,並在魏茨曼研究所工作了七年,然後由1987年起轉職史丹福大學,擔任結構生物學教授。

他感興趣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RNA和DNA建模、蛋白質摺疊、X射線精細化、抗體建模、簡正模、溶液分子動力學和質譜法。

他的抱負是如1970年中般專心致志地解難,並幫助當代年輕科學家獲得他這一代人曾享有過的認可和自主。


Peter Beck

Rocket Lab行政總裁兼創辦人

Beck先生是Rocket Lab的行政總裁、創辦人兼總工程師。Beck先生於2006年創辦Rocket Lab,自此將公司擴展成為一間研發和發射先進火箭、衛星和太空船的全球性機構。

Beck先生自2013年7月起履任公司董事會職務並出任主席暨行政總裁,於2021年5月獲委任為董事會主席。另外,他由2013年7月至2021年5月出任本公司司庫,並於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擔任秘書和財務總監。

自2013年起,Beck先生牽頭研發Electron火箭。為滿足客戶對小型發射服務的需求,團隊從頭開始設計火箭,以適應頻繁發射的商業模式。在Beck先生的領導下,Rocket Lab為Electron火箭率先應用先進的航空航天製造技術,包括3D打印火箭引擎、採用電動渦輪泵的火箭引擎,以及由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的燃料箱。Beck先生亦帶領公司於新西蘭瑪希亞建立進行軌道發射的私人航天發射場地「Launch Complex 1」,在過程中需要訂立國際條約和法律,使我們能夠在美國領土以外使用美國的發射和太空船技術。

在創辦Rocket Lab之前,Beck先生於1993年以精密工程師學徒的身份在全球電器製造商Fisher & Paykel展開事業生涯,隨後轉為從事生產機械設計、產品設計和分析。於2003年,他加入一間政府研究機構,專注高性能應用的先進複合結構和材料。在政府實驗室工作期間,Beck先生曾帶領多個複雜的工程項目,以優化風力渦輪機和超導體等技術。Beck先生早在小時候就利用空餘時間開始製造火箭,多年來不斷增加火箭的尺寸和精密程度。2006年,Beck先生創辦Rocket Lab,並於2009年成功發射Atea-1火箭,相信是首支從南半球進入太空的商業開發火箭。

Beck先生在工程專業界別中屢獲殊榮,曾獲授予英國皇家航空學會金獎、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新西蘭分會功勳獎章,以及新西蘭皇家學會Cooper獎章和Pickering獎章。此外,為表揚Beck先生對航空航天、創業和科技創新的傑出貢獻,他亦獲奧克蘭大學委任為航空航天工程系客座教授。

Rafal Modrzewski

ICEYE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

Rafal Modrzewski是ICEYE公司的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

ICEYE是首間成功將SAR衛星微型化的公司,正在發射及操作一組小型雷達成像衛星,以提供及時可靠的地球觀測數據。ICEYE為商家和政府合作夥伴提供持續監察地球上任何位置的能力,技術無可比擬。該公司助各行業的客戶作出知情、數據為本的決策,以應付時間緊迫的挑戰,確保基建安全、保育環境。

Modrzewski自2012年與Pekka Laurila共同策劃該項目,並在2014年成立公司,他一直負責監督組織發展,及實施ICEYE的整體願景。Modrzewski發揮他在SAR工程領域的深厚專業知識,使ICEYE取得多項世界首創的成就,他並以此獲2018年福布斯的「30位30歲以下精英」科技獎。

在共同創辦ICEYE之前,Modrzewski在VTT (芬蘭科技研究院) 的RFID和無線感測小組研究創新產品。他曾就讀於波蘭的華沙工業大學,修讀電機工程,並共同創辦多媒體科技小組。Modrzewski其後在芬蘭阿爾托大學繼續進修,攻讀無線電科學與工程,他帶領機載數據處理團隊,致力研發芬蘭第一顆納米衛星Aalto-1。

獎項
2018年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科技獎
2020年世界地理空間資訊傑出領袖獎 – 年度Techruptor
NSP – 2019年度行政專才
2019年波蘭商務委員會「願景及創新」獎
2019年芬蘭工程獎

蕭逸

Animoca Brands董事兼聯合創辦人

蕭逸的科技事業始於1990年,當時他在德國雅達利公司(Atari Germany)工作。在1995年,蕭逸來到香港並創立了亞洲第一家免費網頁及電郵供應商 —— Hong Kong Cybercity/Freenation。他於1998年成立Outblaze,其網絡多語種白標(white label)網頁服務是業界的先驅,屢次獲得奬項。

蕭逸在2009年將 Outblaze 的通訊業務售予IBM,並把Outblaze轉型成一間擅長於雲端技術、遊戲及流動軟件的綜合企業。

蕭逸於TurnOut Ventures擔任董事一職。TurnOut Ventures是Outblaze和Turner Entertainment的合資公司,擁有並管理旗下廣受大眾歡迎的表情符號人物 —— 兔斯基。在2017年蕭逸成立了Dalton Learning Lab,提供專題學習實驗室環境,針對香港教育系統的缺口,讓兒童發展與未來世界相關的實用技能,如擴散性思維和設計思考等。蕭逸也成立了 ThinkBlaze作為Outblaze 的研究分支,致力於研究科技對推動社會發展的議題。

蕭逸獲得眾多榮譽,包括世界經濟論壇的明日全球領袖榮銜,以及DHL / 南華早報香港商業獎的青年企業家獎。

此外,蕭逸是一位受過正規訓練的音樂家,他更是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的顧問委員會成員,亦是亞洲青年管弦樂團的董事會成員。


論壇主持人

第一日:10月19日 星期二

康子苹

Horizons Ventures投資組合策劃人

康子苹是Horizons Ventures的投資組合策劃人。自2012年加入公司以來,她一直領導金融科技投資,並與企業家緊密合作,在環球建立影響力巨大的企業。

很多她曾投資過的公司,均已於2021年上市,如Hippo (NYSE: HIPO)、Doma (NYSE: DOMA)和Bakkt等,而她較早期曾參與投資的公司,很多今天已達到數十億美元的市值,如N26、WeFox、Blockstream、Airwallex和Ajaib。此外,她近年致力把Horizons的投資擴展至東南亞。

吳華倫

瑞銀東南亞及印度科技, 媒體及電訊主管 / 東南亞及印度私募融資市場主管

吳華倫先生於2018年加入瑞銀,目前擔任東南亞和印度地區科技、媒體和電信(TMT)行業組和私募融資市場部(PFM)主管。
 

一直以來,Warren 在為瑞銀發展與東南亞及印度地區新經濟領域公司的業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 ,在私募融資市場的業務拓展中,他與全球財富管理部以及全球市場部密切合作,為投資者客户推介並提供獨特的投資機會。

在加入瑞銀之前,吳先生曾在摩根大通和瑞士信貸的亞洲股票資本市場部和科技企業融資組任職。 自2010年以來被派駐香港,此前在美國西海岸工作。

吳先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取得經濟學士學位,曾是美國大學優等生榮譽學會 Phi Beta Kappa的成員之一。

第二日:10月20日 星期三

施德銘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全球大宗商品兼外匯主管

施德銘 (Dominic Schnider)目前擔任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的全球大宗商品兼外匯主管,負責提供所有關於大宗商品和全球貨幣的觀點,以及相關的投資建議。

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間,Dominic帶領非傳統資產類別研究(NTAC)團隊,提供包括大宗商品、私募股權投資和避險基金的研究。此前,他於2010年9月前往新加坡,帶領亞太區宏觀經濟團隊。同時,他自2008年以來擔任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一職。

2004-2007年期間,Dominic在瑞銀蘇黎士總部和新加坡分部擔任外匯分析師,側重G10和亞洲貨幣。他亦曾在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門和Bank Leu(已併入瑞士信貸集團)的研究部門擔任股票分析師。

Dominic畢業於瑞士聖加侖大學(University of St. Gallen),獲得經濟學與金融碩士學位。他亦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和特許另類投資分析師(CAIA)資格。

Enrico Mattoli

瑞銀財富管理直接投資部亞太區主管

Enrico Mattoli 於瑞銀工作超過20年,由參加倫敦畢業生管理計劃開始,然後派駐倫敦、紐約、米蘭任職,最近在香港出任直接投資部亞太區主管。

2016至2020年期間,Mattoli擔任大中華區全球家族辦公室主管,負責為客戶提供適合其家族和業務需求的全方位理財/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服務。在他任職期間,瑞銀財富管理連續三年獲亞洲私人銀行家評為「家族辦公室服務最佳銀行」。

2009至2015年期間,Mattoli擔任超高淨值投資產品及服務部亞太區主管,帶領團隊利用綜合銀行平台,為客戶提供不同資產類別的解決方案。擔任此職期間,他與客戶顧問緊密合作,為超高淨值客戶提供瑞銀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的機構型產品和服務。

Mattoli於2005年被派駐亞洲,出任亞洲主動諮詢部主管,該部門是負責提供定制的非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服務以及策略性及短期動態資產配置建議的專業團隊。

於米蘭工作時,他負責領導為意大利國內客戶而設的投資諮詢業務發展部。而在紐約,他擔任主動諮詢部的前線投資顧問。

Mattoli持有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法學學士學位、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毅偉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英國產業管理大學學院的房地產碩士學位。

Lachlan Towart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執行董事

Lachlan於2015年在蘇黎世加入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之後工作地點轉至倫敦和香港地區,研究範圍主要涵蓋醫療保健和化工行業。

Lachlan最初於2000 年加入瑞銀投資銀行擔任企業融資分析師,之後從事股票研究,專注於生物科技和醫療科技類股。在此之後,他在滙豐銀行擔任賣方分析師,聚焦於歐洲製藥行業,並在法國興業銀行和開普勒資本市場擔任全球醫療保健行業銷售專家。Lachlan於2015年3月再次加入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他持有諾丁漢大學哲學碩士學位,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 投資資格認證,同時也是特許金融分析師(CFA)。


Rainer Syha

瑞銀財富管理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

Rainer領導直接投資部 (DIG)亞太區和歐洲、中東及非洲的分銷團隊。DIG為瑞銀財富管理的資深客戶創造和提供獨一無二的機遇,讓他們可直接和聯合他人投資於私募股權、私募債、房地產及特殊情況,包括遍佈世界各地的一流創新私人企業。

DIG從多個渠道發掘機遇,如環球財富管理客戶、瑞銀投資銀行、瑞銀資產管理和第三方,因而造就大量與別不同的獨有投資機會。

Rainer駐於蘇黎世,服務環球財富管理客戶。他加入DIG七年,此前曾於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工作,先後受聘於Bain & Company(私募股權、績效改進)及Rothschild(投資銀行/併購)的多個職位。

Rainer持有德國奧托貝森(WHU Otto Beisheim)管理研究院經濟學理學碩士學位,並精通德文、法文和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