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y Thomas
Head of Sustainable Investing and Impact

首先,打個比方。近幾年,轉型投資的概念越來越流行。氣候轉型策略通常包含兩種投資方向:解決方案提供者與改進者。後者通常包括從淨零角度看尚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企業。之所以納入這些投資,是因為能夠發揮改善作用,而且對擺脫石化燃料不可或缺。畢竟,投資組合的去碳化並不等於經濟去碳化—雖然撤資也許心安理得,但不太可能有助於全球綠色經濟發展。

與轉型投資一樣,思考中國在實現凈零排放方面的全球角色需要細微差別。

氣候變化給投資者帶來了系統性風險,無法僅靠一個投資組合解決。相反,這需要現實世界中的“去碳化”。

這意味著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要實現淨零排放。

因此,資本配置者必須考慮其全球投資決策如何影響實體經濟的排放軌跡,甚至要考慮這一歷程的成敗對其投資組合和未來收益的影響。當然,中國企業的政策制定者也需各盡其責,但投資者需要用自己的資本表態,表達他們對中國在淨零排放領域發揮作用的看法,通過投資組合中的投資決策為進步提供支持。

我們來看一下事實情況。

尋求前進之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到2060年實現淨零排放。更重要的也許是,中國還承諾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因為中國的碳排放量一直穩步上升—儘管 Carbon Brief 最近一份報告在這方面顯示出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1 這凸顯了中國做出短期氣候承諾的重要性,但相較於2060年的目標,這些承諾似乎並不明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地方政府已經行動起來,制定短期(如基於價格的市場機制、綠色債券等)和長期(如氣候技術研發)“去碳化”策略與計畫。交通、電力等關鍵部門以及工業製造等難以減排的行業正在取得進展,隨之影響全球市場。

中國在電力供應方面持續依賴煤炭,這是有原因的。考慮到峰值負荷能力、國內停電以及日益嚴重的能源安全問題,中國似乎正在採取一種務實方法保持家家燈火通明。但中國長期碳中和的目標仍然明確。實現中期目標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微妙的的平衡;畢竟,氣候和生態臨界點可不管國內挑戰和地緣政治藉口。

在大多數情況下,基於市場的工具將在去碳化進程種發揮關鍵作用。中國的情況有點不同。其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TS)仍處於萌芽期,部分原因是中國較少關注基於價格的市場機制等短期行為。相反,中國著眼于長遠行動;國家的轉型政策已經促進第一產業在研發領域投資,包括投資經濟上尚未可行的轉型技術(即CCS、氫氣)。

在許多方面,對中國而言,能源安全以及去碳化技術的發展比擺脫煤炭實現轉型更優先。建設超高效煤電廠是為了通過替代老舊煤電廠幫助國家達到碳排量峰值,但替代速度還不夠快。這個戰略十分冒險,但不幸的是,完全擺脫煤炭並非一件優先考慮的事情。

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的領導者

更積極的是,眾所周知,中國在綠色技術的許多領域明顯處於領先地位。另外,雖然一些深層動機可能基於商業和地緣政治的原因,但仍反映了中國對去碳化做出的戰略承諾。

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功毋庸置疑。中國佔據了太陽能電池板2供應鏈80%的份額,最近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國。3 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投去羡慕的目光,瘋狂試圖模仿中國,或者至少確保自己可以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供應方佔有一席之地。與此同時,中國通過降低稀土設備的成本,有效地向世界其他地區出口可再生資源。由於綠色能源企業和汽車行業需求疲軟,加之中國稀土供應增加,稀土價格跌至2020下半年以來的最低點。4

然而儘管中國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仍是一個轉型中的經濟體。

正如環境影響評估(EIA)所總結的,“要適當利用中國的創新體系,刺激所需的各種低碳能源技術。”對最新的五年計劃進行評論時,EIA接著表示,“當前中國的政策激勵更適合發展大規模技術,如CCUS和生物煉鋼,而不是網路基礎設施和面向消費者的產品,中國的製造優勢就在於此。5

氣候財政

實現淨零排放轉型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提供財政支援。由於中國力圖成為氣候財政方面的領導者,綠色債券在中國呈現爆炸式增長。實際上,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綠色債券資料庫(GBDB)記錄,中國的綠色債券規模達到 854億美元(約合5.752億人民幣),局世界之首。

過去幾年,中國的綠色金融獲得了出乎意料的增長,反映出清潔能源、低碳運輸及其他領域的快速進步。”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 Sean Kidney 如是說。他補充道,“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別是在能源轉型和工業部門轉型方面;綠色債券和轉型債券有助於為變革注入動力。”6   

圖5:2022年中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不斷擴大

China’s green bond issuance

該條形圖顯示了2016年至2022年中國綠色債券發行量的增長情況。我們看到 2021 年之後的顯著增長,並在 2022 年全年持續上升

正如 Kidney 所指出的,在岸市場上,貼標綠色債券占中國整體債券發行量的比例仍低於2%,因此任重道遠。無論如何,隨著市場規模擴大,會有更多不同的發行者與投資者加入。

雖然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主題債券在發行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我們預計這將擴大到公共組織和私營組織,供國內外投資者參與。

近年來,中國綠色金融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這反映了清潔能源、低碳交通和其他領域的快速發展

中國的大規模轉型將無疑為各類投資者創造機會。

政策確定性與尋找共同點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引發的緊張局勢已不是新聞。例如在美國,ESG與可持續投資已經成為燙手山芋,被共和黨保守派和民主黨自由派推來推去。同樣,西方與中國的意識形態大相徑庭,可以影響西方對中國能源轉型的投資。

看起來我們需要達成一些實際共識。

(西方)可持續投資界幾乎每天都會呼籲提高政策確定性,實現淨零排放承諾。然而,當他們蔑視無效決策和政策癱瘓時,我卻很少看到任何反省或嘲諷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實現碳中和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與繁榮至關重要。世界銀行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履行氣候承諾,成功過渡到碳中和經濟,同時保持經濟增長。7 儘管中國的政治模式存在不足,仍有能力迅速動員全國,制定具有高度政策確定性的長期方針。中國公民的創業精神與社會意識也不容小覷。以污染為例,由於人們不斷提高意識,對城市污染愈發不滿,自2014年起,政府發佈了一系列政策使得顆粒物污染迅速降低。

實際上,入圍2021年“為地球奮鬥獎”、大獲成功的“蔚藍地圖”應用程式為我們提供了最好例證。這款程式可以帮明使用者追蹤空氣品質,體現了創新與公民參與之間複雜的正回饋迴圈。正如“為地球奮鬥獎”官方網站所言,“蔚藍地圖展示了透明與問責的力量,也教給世界一條經驗——巧妙創新與公眾參與相結合是進步的秘訣。”

對於一些西方人來說,中國永遠不會和可持續發展聯繫到一起。然而,正如金刻羽博士所說,“承認中國做法有其智慧,並不等於全部贊同。”8 用中國共產黨自己的話說,“與時俱進至關重要。”

與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未來尚未定型。因此,投資者要更加審慎細微,應對大型資產所有者(普遍所有者)與全球環境面臨的氣候風險。

因為如果中國失敗了,我們都會失敗。

相關投資見解

聯繫我們

取得我們的聯繫方式

需要與我們聯繫。

介紹我們的領導團隊

認識負責瑞銀資產管理戰略方向的團隊成員

尋找我們的辦事處

我們比您想像的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