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量化寬鬆仍是央行手中極具威力的政策工具

    • 美國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於今年內,快速擴張3兆美元,急增至7兆美元;歐洲央行則自4.7兆歐元增至6.4兆歐元。聯準會甚至可能將進一步擴張其資產負債表的規模,QE購債計劃亦可能往長天期債券來調整。
    • 我們預期歐洲央行於12月會議中,將「疫情緊急購債計劃(PEPP)」增加5000億歐元,至1.35兆歐元的規模,並延展PEPP六個月至2021年底。我們亦預期英國央行將於11月會議,宣布新一輪1000億英鎊的購債計劃。

    2. 聯準會政策轉向「平均通膨目標」

    • 聯準會於9月16日釋出最新利率聲明,將維持接近零的利率水準,而反映決策官員共識的點陣圖亦顯示,2023年底前不升息。這與聯準會日前推出的「平均通膨目標」新政策框架為一致,將允許通膨在一段時間內超過2%,以達美國最大化就業水準。
    • 整體而言,我們預期全球央行將在過剩產能逐步下滑之際,接受通膨上升至適度高的水位;亦將考慮採行多樣化的政策框架,例如控制殖利率曲線以確保金融情況能維持在寬鬆狀態,並持續對經濟復甦提供支持。

    3. "Lower for longer":極低利率將為時甚久

    • 越來越多央行透過「前瞻指引」來提供投資者未來貨幣政策的動向,市場目前亦反映聯準會在2025年之前不會升息的預期;同樣地,市場對歐洲央行、日本央行或英國央行也抱持相同的預期,至少未來4年皆將按兵不動。
    • 我們認為,美國通膨近期內可能難以持續地高於2%,故聯準會可能將利率持續維持在接近零的水準,至少維持至2022年底,甚至可能維持更久的時間;以此類推,我們亦不認為歐洲央行短期內將採取升息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