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爵士

201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市場出現職位空缺時,為何人們仍然失業?

求職者皆知尋找工作是項耗時的過程。你搜索招聘廣告,準備好求職信並寄出。然後等待的遊戲開始。你或會獲得面試機會,之後就是更多的等待,可能有更多輪的面試。同時,在另一方的僱主也正經歷類似的過程來尋找適合的候選人。失業和職位空缺幾乎在每個經濟體中並存。

這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但這要歸功於塞浦路斯出生的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他於 1970 年代來到英國,顛覆了人們對勞動市場的理解。源於童年時,他便開始迷戀身邊人們的工作,及在 60 年代後期對社會的深刻意識,皮薩里季斯開始獨立研究失業問題。他的研究為理解古典勞動市場提供了全新的框架模型。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爵士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爵士

2010 年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摘要

出生:1948 年出生於塞浦路斯尼科西亞

研究領域:勞動經濟學

獲獎研究:搜尋障礙的市場分析

喜歡的書籍:傳記,大多是成功人士的傳記

超能力:能分辨河石和海石

前無古人:成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唯一被拒晉升兩次的人

對 LSE 建築的貢獻:成功爭取興建橋樑,連接經濟學院與研究中心

人生信念:「我永不放棄!」

配對講求人際關係

他說:「我對經濟學的熱衷,一直都集中於勞動市場的題目上,因為那是人們互動的地方。事實上,這種互動不僅僅是勞工進入市場生產、賺取收入然後下班離開的純經濟互動,更是關於人們在勞動市場的聯繫有多緊密,以及他們有多相配。我試圖擺脫經濟學家的冷漠方式來看待工作,但同時保持現有的經濟學模型原則。這些來自250 年前亞當·史密夫(Adam Smith)創造的原則,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後,究竟對我們有多有用?這些原則可以解釋一些問題,但也可能給你錯誤的解答。」

搜尋直至配對成功

人類的未來

了解皮薩里季斯在瑞銀投資總監辦公室報告中對勞動力未來的看法。

諾貝爾獎委員會於 2010 年授予他經濟學獎。他的獲獎研究透過搜尋功能來彌補市場模型結合中的缺口。此研究提升古典經濟學的供求理論,從而有助解釋勞動市場如何運作。恰如其分地,這項研究結合了皮薩里季斯搜尋理論的特徵,就像約會或地產網站一樣,大家先搜尋潛在夥伴,然後才與對方互動。

簡而言之,皮薩里季斯的研究在現存勞動力市場模型中加入了第三個方程式:配對方程式。事實證明此舉影響深遠,並持續影響了未來圍繞勞動力、住屋、貸款分配及其他需要配對的市場經濟活動的研究和决策。

數學之美

當皮薩里季斯向我們憶述塞浦路斯的童年時,披露了他連繫世界的方式。他回憶說,他被塞浦路斯婦女手工製作,刺有樸素而優雅圖案的手帕迷住了。這些婦女拿著由簡單絲線製造的成品到他父親的服裝店,從此這位年輕的未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便一直著迷於透過工作蛻變的過程。工人不僅使用原材料創造出全新的物件,還透過生產過程賦予它價值。

自然而然地,我們亦會聽到皮薩里季斯以類似的方式談論數學。數學亦會從原本遠離主題的事物變得更具體。他說:「數學是抽象和美感的結合,它以快速的方式產生答案。面對方程式後將之解決,答案就出現了。在某種程度上,數學就像一種語言,但更具體。」他將數學模型的優雅和簡單視為解決基本社會問題的途徑。

了解失業的推動力

早在他被英女皇封爵或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前,皮薩里季斯在英國的頭數年就目睹了失業,並決心去了解這難題。他的研究闡明了失業工人的價值。

即使公司正在招聘,有些人也無法找到工作時,我便意識到人們對這個問題以及解決方式缺乏深入的了解。

減少失業者痛苦的推動力

失業工人的價值

失業工人的價值是他們透過勞動市場,以技能換取的潛在收入,亦是經濟活動的不變來源,也燃起了這位經濟學家的同情心和好奇心。此概念大幅促進了我們對勞動市場(不正常)運作的理解,並有助於修改政策建議。

他研究得越多,內心的社會意識就覺醒,激發他的好奇心,驅使他尋找解決方案。在戴卓爾夫人執掌英國政府期間,皮薩里季斯目睹失業率飆升。他說:「一些市場改革對當時的英國很有用。但我會以不同的方式行事。」首先,這些改革應以更漸進的方式實施;其次,他會與工人代表合作制定政策;最後,被改革影響的工人不會被遺棄。

「如果戴卓爾夫人有徵求我的意見我就會這樣說」

在宣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後不久,皮薩里季斯得到很多影響政策的機會。他為塞浦路斯政府和歐洲議會提供政策建議。彼薩里德斯說:「當你向政客提出建議時,你絕不應指望他們會按照你說的去做。這是非常令人洩氣的。向他們提出建議時,最多只能希望他們用心在聽。」

他的人生和研究夥伴 Rachel Ngai 說:「直至他獲獎前,他從未覺得人們有認真對待他。」她說彼薩里德斯是個真正的學者,不論是否獲得認可,仍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

為政客提供建議的初學者指南

祈望建議可獲接納並影響決策和政策就是讓皮薩里季斯繼續前進的動力。況且,當他知道需要做甚麼時,他無法袖手旁觀。他說:「我不會僅僅因為有人拒絕聆聽而放棄。繼續下去,結果誰知道呢?總有一天他們或許會聽得進去。」

正是這種永不放棄的原則,驅使皮薩里季斯在歐元區危機中採取行動。由於他對歐洲項目和失業問題的濃厚興趣,他開始講課、出版及倡議以教育希臘和塞浦路斯。 這是在 2008 年之後,當時平均失業率接近 30%,一半應屆畢業生根本無法進入就業市場。

我們如何解決希臘危機?

他根據約翰·凱恩斯(John M. Keynes)的理論作解釋:「如果你回望甚麼樣的政策導致市場失靈和失業率上升,它們與我們在大蕭條時期的情況沒有太大區別。原因是高負債水平。國際或區域性機構能夠為希臘提供資金並協助政府延續其經濟政策; 政府堅持削減工資、退休金及開支等措施都降低了經濟需求水平。」

在哪裡可以找到協助希臘的資金?

新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削減工資將降低勞動成本,並令國家以廉價出口製造業更吸引供應商。他說:「從我們所見,這起不到作用。其中一個理由是希臘的出口業沒那麼大。旅遊業非常重要,因此總是用作例子。如果希臘小酒館或酒店的消費更便宜,希臘旅遊就變得更便宜,更多遊客將前往希臘。但事實上,這並不可行。即使你提高了人數,也不足以提振整個經濟。」

我確信,如果歐元區內國家是真正的合作伙伴,其伙伴關係是真實的話,那麼以德國為首的其他歐元區國家早就應該在希臘投資,因為可以利用的潛在投資優勢非常龐大。

皮薩里季斯牢不可破的樂觀主義貫穿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他來到倫敦讀書時只有 17 歲,很快便注意到一個新國家的環境容易發生變化,感覺困難的事會隨時間變得易於應付,甚至值得享受。他宣告說:「我永不放棄!無論遇到甚麼困難,任何已開始的事情我都不會放棄,但我會以自己的方式去做。」他以勸告的形式總結自己的經驗。

事情會變。如果你知道事情會變,你就不應放棄。 如果你知道如何利用這些轉變,事情會變得更好。

為何各國必須找到更好的經濟增長方式?

聽聽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想法,了解各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產生長期積極影響。

建議閱讀

更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