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對機械人和自動化的未來歡呼雀躍,認為這是人類和機器的「烏托邦」。在2019年度世界經濟論壇中,第四次工業革命依然是一個熱議話題。這對普遍的工人意味著什麼?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72%的美國人擔心機械人會取代他們的工作。為何有人積極擁抱即將到來的自動化時代,而另一些人卻憂心忡忡?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 表示:「人們完全有理由恐懼未來。」赫克曼曾在90年代研究成人培訓課程的技能形成,他親眼看到,當人們的工作技能不再被需要時,讓人們進行調整並不容易。我們發現,人們並未做好應有的準備,以應對這些不斷變化的科技模式。他們會理所當然地指責全球化、機械人和科技,並紛紛蜂擁那些承諾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的人。

人們並未做好應有的準備,以應對這些不斷變化的科技模式。
– 赫克曼

即使你有一份不受未來影響的工作,但是否能賺取足夠工資依然是個問題。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科技進步和全球貿易的雙重影響,直接導致中低產階層的收入停滯不前,而上層人士的收入則快速增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指出:「現在,這些分配效應不僅在許多研究中是重中之重,也是政治進程的重要考慮因素。」他認為,是時候重新評估「經濟福祉」的定義了。

這位研究經濟發展的專家指出:「存在極端不平等的增長模式是行不通的。這是因為會產生經濟上的浪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政治和社會凝聚力會出現某種失效。」他在自身研究領域和政治範疇內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不再僅僅從GDP(本地生產總值)角度來看待增長。他表示:「我們最好從多個維度看待增長,亦必須在這個基礎上量度增長。增長包括機遇、健康及許多其他因素。」

存在極端不平等的增長模式是行不通的。
– 斯彭斯

如果我們不僅想實現更多增長,而且想要更好地分享增長成果,那麼機遇是其中的關鍵。赫克曼表示:「我們絕不希望看到一些人被社會排擠而是想讓人們參與。我們必須要更有創造力,但我認為,我們更希望建立一個共融社會。」

克里斯·皮薩里季斯爵士(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也強調,如何積極敘述科技進步以及改善日常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他表示:「我對新科技感到非常興奮。它們帶來了創造其他工作崗位類型的可能性。」

各國政府應鼓勵擁有新科技。
– 皮薩里季斯

各國政治領袖應當宣傳新科技的好處;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確保沒有人落後。認識到增長和包容性的相輔相成,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部分。

皮薩里季斯指出:「首先,各國政府可以創造條件,讓企業採納新科技,同時保持靈活的勞動市場,並與不同社會合作伙伴進行協商,讓各方都能從中受益。換句話說,政府應當鼓勵擁有新科技。」

皮薩里季斯還認為,針對不平等問題,新政策將會最有成效。他指出:「政府應當主動介入,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援,提供醫療補貼,幫助人們重新學習使用新科技,終身學習是很重要的。政府的政策重點應關注較低收入群,幫助那些會因新科技而受到負面影響的人。」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許多人自然會覺得科技使情況變得更差。然而,我們不要忘記,不斷追求進步一直都在推動著人類前進。有了高效的政府政策和更有抱負的敘述,更多人會將科技視為機遇而非威脅。

相關文章

更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