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公司和政府在面對巨大規模毫的新冠疫情毫無準備 ,這種病毒反映了其他危機,但這些危機與疫情本身完全不同。

大蕭條或 2008 年金融海嘯等過往的危機都在全球同各地引發災難性的影響,但新冠疫情是慢慢席捲全球,在不同時期影響不同國家及其經濟。經濟結構相似的鄰國在的感染率和存活率方面可以大相徑庭。米高·斯彭斯 (Michael Spence) 表示,因為這種差異,自然感覺如不確定和恐懼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在某些方面更像是 9/11 的衝擊,至少在美國是這樣。」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說。「不過,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打擊還要大得多,而且不確定性、恐懼和避險情緒持續的時間更長。」

全球疫情和供給側衝擊

從經濟角度來看,新冠疫情的其中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供應給衝擊。 政府就無可爭議的低經濟產出能做的不多,尤其是在公民和企業必須遵守隔離管制下,但經濟學家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 ) 認為,在這段時期政府可以,亦應該關注三個主要領域。

「從經濟角度來看出發,政府的作用應該是重新分配資源,讓流動性受限、現金儲備或儲蓄較低的個人和企業能夠捱過衝擊。」哈特說。「政府也有責任確保受供應衝擊導致的產出下降,看待為經濟衰退,而不會擴大成全面蕭條。最後,政府當然有很大的責任協調公共衛生以應對危機。」

目前全球經濟正遭受負面衝擊,但對經濟的長期影響還是未知 。然而,經濟學家們確實同意,雖然需要一些時間,但一旦病毒受到控制,全球經濟也會受到控制。

「恢復會是緩慢的,因為加快恢復速度的唯一方法是冒著死於病毒的巨大風險下不安全地進行。」斯彭斯說。「復甦步伐亦會取決於所造成的半永久性損害的規模,例如倒閉的企業數量,但現在已正在實施旨在限制此類損害的政策。」

雖然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爵士(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預計會出現「冠狀病毒經濟衰退」,但他同意已經作出的努力降低了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的嚴重性 。

「政府的行動,尤其是財政刺激措施,到目前為止一直很好,所以經濟衰退不會像市場不受干預時那麼嚴重。」皮薩里季斯說。「我不預計會有很多長期影響 。一旦疫情結束,世界經濟就會迅速反彈。」

如何減少下一次疫情的全球影響

這次疫情的一個明顯教訓是,在傳染病面前,我們都很脆弱。

「不幸的是,即使在富裕國家,我們也對這傳染病的情況一無所知,但何況在低收入國家肯定也是一樣 。」麥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說。「新冠疫情是我們連繫在一起的一個例子。這個疾病實際上展示一個系統的強大程度取決於其最薄弱的環節 。」

克雷默是預先市場承諾的先驅之一,這是幫助減少未來疫情影響的其中一個可能途徑。先進市場承諾 (Advanced market commitment)本質上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捐助者在疫苗開發之前預先承諾為購買疫苗提供資金,以幫助激勵疫苗開發。

「我們需要考慮廣泛的機制,包括預先進市場承諾,以此來幫助解決有關新冠疫情的大量醫療挑戰。」克雷默說。

從全球醫療角度縮短新興的 疾病與研發治療之間的滯後時間,可確保當另一場疫情來襲時,國家、經濟體及其公民將會有更充分的準備及受到較小影響。

建立新常態

許多人認為,疫情之後存在著新常態和創造更加平等、可持續及有韌性的經濟的 機會。

「這是全新的情況。」皮薩里季斯說。「我們需要新的體制結構。政府經濟結構政策的新常態。」

「我們主要汲取的主要教訓是 ,我們要準備得更好。」斯彭斯補充。他將疫情視為嘗試新做事方式的機會。「人們、企業和其他機構不會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 。在這樣的危機中,他們被迫做新的事情。他們做了以前不會做的實驗。」

賓治·霍姆斯特龍(Bengt Holmström)說,新冠疫情正在加速塑造全球經濟一段時間的趨勢 ,例如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根據霍姆斯特龍的說法,如新冠疫情這樣嚴重的危機意味著顯示 ,人們必須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作出重要的選擇。但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補充:「聰明的人會向前看,看我們前進的方向,而不是回望向後看 。」

了解更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