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哪些工作會受自動化影響,而企業和政府又同樣需要作出哪些承諾?

Jobs that will be automated

離岸經營和自動化已經一直在奪走製造業的就業機會。今天,在組裝生產線上工作的通常是機械人而不是人類。世界經濟論壇在其報告《未來就業》中警告,管理不善的顛覆性技術可加劇導致社會更不平等、更兩極分化、技能差距更大。

經合組織 2018 年的一篇論文估計個別工作被自動化取代的風險並發現製造業工作的可能性很高,僅次於不需要任何特定技能或培訓的工作。

白領行業有風險嗎?

「白領工人正受到威脅。」 賓治·霍姆斯特龍 (Bengt Holmström) 說。「所指的是並非最創新但相對常規的工作,需要作出一些大同小異的決策,且不需要很多創意的職位。這類中產階級的工作正在消失。」

世界經濟論壇認為,受自動化影響的不僅僅是工廠工人和低技術工作。為中產階級提供穩定生活水平的工作比例將會減少,這對像美國這類中產階級繁多的社會來說尤其令人擔憂。金融分析師、會計師、銀行櫃員、總經理、執行秘書,所有這些職位都面臨自動化風險,並且可能在幾年後不再存在。

那麼在自動化世界中,未來的工作是怎樣?

工作會消失不等於你要把頭埋在沙裡無視這事實。在人類歷史上,這一直都有發生。部分重要的發明,例如蒸汽機、印刷機、電力,都為勞動市場帶來巨大變化,但今天的世界仍是比以往更加繁榮。 未來就業將與現在大不相同,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紛紛表示,社會有辦法應對。

其中一種應對方法是專注培訓年輕人的技能,令他們為未來工作做好充分

「我們可以讓年輕人具備適應科技的技能。」 占士·赫克曼 (James Heckman) 說。「我們必須要考慮培訓、教育和為勞動力準備,讓工人擁有所謂的可轉移技能。」

賓治·霍姆斯特龍亦持類似觀點。「社會需要投資於學校並提供教育機會。有一個關於老人的問題。他們還沒有看到外面所有的機會。」

那麼,因為先進科技和自動化程度提高而失業的人又怎樣呢?

「當然,對於接受過特定技術水平培訓的人來說,尤其是老年人,如果你的舊技能已經被取代,就很難學習新技能。」赫克曼說。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到 2022 年,54% 的員工將需要大量的再培訓和技能提升。不僅需要精通新科技,從情緒智商到批判性思考能力等所謂軟技能也會變得重要。

「我認為企業的大部分注意力應該放在發展員工的人力資本上。」 保羅·羅默 (Paul Romer) 說。「如果為我們工作的人掌握了正確的想法,那我們就能夠共同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可惜的是,世界經濟論壇指出,並非所有公司都願意投資於培訓現有員工,卻只是希望員工能夠適應。 艾力克·馬斯金 (Eric Maskin) 說:「永遠不會有有效的獎勵措施令僱主培訓工人。」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以機制設計的研究而聞名,這經濟學領域致力為人們創造適當獎勵機制的。

「如果我申請到你的公司工作,你可以培訓我,但經過培訓後我可以離開,並為你的競爭對手工作,這樣你對我的投資就會失去價值。」馬斯金解釋。「於是,私營企業本身可能沒有足夠的誘因為員工進行再培訓,所以至少會補貼再培訓計劃的政府可能被證明非常重要。」

曾在矽谷渡過部分職業生涯的羅默對此表示贊同。「我曾成立科技初創公司,我記得當時的樂觀情緒。這種樂觀情緒認為,人們在一般政府機構以外集體行動可以實現對每個人都有益的事情。那個樂觀的願景還沒有實現,而我對此的反思是,我錯誤地認為如果我們繞過政府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我們一起努力,我們才可以控制科技的方向。」

儘管勞動市場的深層次轉型屬意料之中,而且已經在進行中,但許多對話都傳達了積極的訊息。如果人們對終身學習持開放態度、企業致力於投資人力資本、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同意他們在確保沒有人落後方面發揮的重要角色,那麼工作的未來就不會那麼黯淡。

「隨著每一代人走過,我認為我們的狀態會更好。」霍姆斯特龍說。

Related articles

Learn more about these Laureates

James Heckman

是甚麼令我們的社會變得不平等?

占士·赫克曼

200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Bengt Holmström

如何令員工保持敬業和積極?

賓治·霍姆斯特龍

201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Esther Duflo

數學可以如何有助於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艾力克‧馬斯金

200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aul Romer

智慧城市的宏觀經濟學

保羅·羅默

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